Discuz! Board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399|回復: 0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【读史】台灣银行業小史

[複製鏈接]

1173

主題

1173

帖子

3528

積分

管理員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積分
3528
跳轉到指定樓層
樓主
發表於 2023-10-17 16:27:24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1.1  大一統系統

1945年台灣规复后,國民當局便起頭接管日本在台的财產,此中,日本人谋划的“股份有限公司台灣银行”被改组為“台灣银行”,這就是台灣最先設立的公立银行,并在1949年起頭刊行區域性货泉“新台币”。國民党當局溃櫻花茶,退台灣后,因為职員體例收缩,包含货泉刊行、收受各银行存款筹备金等营業,均由台灣银行代為完成,成為了究竟上的中心银行。

(颇有民國范兒的台灣银行logo)

除台灣银行外,台灣地皮银行、第一贸易银行、彰化贸易银行等,也是這一時代改组或归并建立的。同時,随國民党當局迁台的交通银行、中國银行、上海贸易储备银行等,也前后在台复業,它们構成為了台灣最初的银行系統。

按营業性子,银行系統分為农業金融、工贸易金融、互助金融與布衣金融四個體系。此中,台灣银行、台灣地皮银行的資金由國库直接划拨,其余银行固然是股分製公司的情势,但當局持有的股分均為50%以上,是以究竟上都為當局所节製,就是所谓的“公营”银行。而當局為不乱台灣場面地步,對银行業准入、存貸款利率、分支機構設立等均作了严酷限定。

這類“大一統”的國有银行系統,固然有助於不乱秩序、规复出產,但也造成為了诸多问题。其一,是银行系統效力低下,却享受了高额的垄断利润,如台灣前三大贸易银行(華南银行、第一银行和彰化银行)利润率均跨越100%;其二,國有银行系統因缺少竞争致使風格守旧,而彼時台灣的农林牧渔等财產十分發财,中小企業和家庭有兴旺的融資需求,银行却没法知足,存在“貸款難”问题。

1. 2 系統的松動

1960年后,有两股气力使银行系統有所松動。其一是引進外資银行,其二是准民营银行的测验考试。

為了拓展對外商業及引進外資,台灣自60年月起頭渐渐铺開外資银行設立分行,但每一年只能設立2家。1959年,台灣批准日本劝業银行在台北開設分行,是為第一家外資银行。1964年12月颁布《外國银行設行细则及营業范畴》后,如美國花旗银行、泰國盘古银行等陸续開設分行。到70年月末,台灣共有14家外資银行。

同時,在50年月前,台灣就已有區域性的民間“合會”。這一种供给小额信貸的合作會组织,也從中赚取利錢,實在就是民間假貸。在國有银行系統垄断的环境下,合會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首要来历。1975年7月,台灣第一次修订《银行法》,将“台灣合會储备公司”重组為“台灣中小企業银行”,并在1978-1979年間别离讲明建立台北區、新竹區等7家中小企業银行,這些都是纯民营本錢节製的银行。

可是,上述两類银行的气力有限,市場份额也几近可以疏忽,同時還仍然遭到严酷的营業和分支行設立的管束。是以,在80年月之前,台灣保持着國有银行系統占绝對主导职位地方的場合排場。

2. 1980-2000:金融自由化與银行業開放

2.1 金融自由化

80年月起頭,存在岛表里两股气力,鞭策台灣的银行業渐渐開放。在岛外,跟着麦金农傳授提出“金融自由化“观點后,掀起了金融自由化海潮,一部門以美國、日本的發财國度為代表,經由過程金融立异来解脱羁系的束厄局促。另外一部門则由拉美和东南亚地域的新兴市場為代表,请求铺開利率、汇率和金融市場。

在岛内,70年月起頭經濟腾飞,80年月恰是壮盛期。可是,因為台灣外向型經濟的主导,外汇起頭不竭堆集,致使货泉供應的增长和通胀压力上升。而僵化守旧的國有银行系統,也愈發没法知足岛内的融資需求,超發的货泉又使得游資泛滥,發生了各种离開羁系的“影子银行”。

在此布景下,當局提出經濟自由化目标,起首即是铺開利率和汇率。利率方面,1980年公布的《银行利率调解要點》,開启了利率自由化過程。在九洲娛樂城,1985年拔除利率管束公约,各银行可在划定的區間中自行决议根基貸款利率及浮動程度。到1989年7月,周全取缔利率管束。汇率方面,自1978年起頭,台灣由固定汇率轨製改成灵活汇率轨製,并建立外汇市場。1981—1987年間,外汇市場操作方法屡次调解,并终极在1989年實現台币汇率自由化。

2. 2 開放银行業

在利率、汇率均已铺開的根本上,開放银行業就瓜熟蒂落了。1989年7月,台灣第二次修订《银行法》,1990年又公布《贸易银行設立尺度》。至此,設立民营银行终究有了法令根据,但本錢金请求要到达100亿新台币,遠高於那時公营银行的自有本錢。而且,民营银行只许設立5家分行,也遠低於公营银行跨越50家分支機構的均匀程度,营業方面,也仅铺開了傳統的存貸款营業。

在如许刻薄的前提下,依然有大量的银行開設。自1992年4月起頭,最初批准的16家民营银行陸续開業。除新設立银行外,當局也核准信任投資公司 、 大型信誉互助社及中小企業银行改製為贸易银行。别的,在90年月末還鼎力推广了公营银行民营化。這使得岛内當地银行的数目随之敏捷增加,民营银行数目從1990年的11家增加到1999年的47家,公营银行则有13家减為5家。民营银行的資產范围,由1991年的8.89%上升到2001年的51,5%,公营银行由53.68%降低到19.7%。

可是,因為此前货泉超發致使游資泛滥,資金纷繁進入股市。股市泡沫在1990年幻灭,8個月時候從12000點跌到2800點,實體經濟蒙受打击,GDP增速逐年下行,投資和融資的需求都十分低迷,存、貸款同比增速仅在1990-1992年银行業開放的時代有所回升,随后又掉頭向下,直到2000年先后靠近0增速。

(1990年台灣“股灾”)

(存、貸款增速放缓)

在這一布景下,民营银行堪称“生不逢時”,银行業之間開展了剧烈的竞争。一方面,因為仅铺開了存貸款营業,存貸款利差敏捷收窄。固然從加权存貸款利率的利差看,全部90年月均保持在约3%的程度,但這實际上是由於银行通過時限错配才委曲得以保持。若是考查基准放款利率和一年期存款牌告利率之差可见,從1988年的1.9%敏捷降低至1993年的0.44%,全部90年月均匀也仅1%摆布。作為比拟,2016年這一数据是1.591%。

另外一方面,则是逾放白內障治療,比(不良指标,指金融機構過期貸款占貸款总额比率)的敏捷举高。该数据自1989年的0.88%逐年上升,最高到达2001年的11.26%。阐明银举動了红利,将貸款投向了此前的非合意客户,或是集中授信征象紧张,在加权力差安稳的暗地里現實上承當了更大的危害。固然,也有經濟增速放缓的影响。

(世纪之交逾放比高企)

剧烈竞争的成果就是,從1990年到2001年,台灣當地银行ROE率由20.79%的岑岭降為3.61%,ROA则由0.9%降為0.26%。2000年银行分行到达5600余家,均匀每3000男士抗衰老面霜,人對應一家金融单元,而公認金融機構最密集的日本和新加坡,该指标都在5000人。

别的,固然台灣荣幸躲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機,但危機時代,岛内部門企業加高杠杆扩大信誉,而經濟始终不见轉機,终极於1999年暴發了本土性金融危機,银行逾放比飞腾,坏账聚积紧张,部門银行呈現吃亏,银行業的恶性竞争急需治理。

3. 2000-至今:二次“金改”與雙卡風暴

3.1 二次金改

進入新世纪,台灣熟悉到银行業恶性竞争的弊端,因此開启第一次金融鼎新,出台“银行二法”和“金融六法”,并将2002年订為“金融鼎新年”,重點事情在於低落太高的逾放比,并鞭策银行業的吞并重组。

這既有助於减缓過於剧烈的竞争情况,也為一些谋划不善致使吃亏的银行供给了退出機製,當地银行的数目由2000的48家缩减為2008年治療咽喉腫痛, 的37家,并新建立了14家金融控股公司。逾放比降低到2004年的3.8%,而银行業的ROE则回到10%以上。不外,為了补充银行的不良貸款,台灣政府也支出了1.4万亿新台币的價格。

在一次金改的系列政策获得较好结果的根本上,台灣政府趁势開启第二次金融鼎新,试图扩展金融控股公司范围,出力打造数家有國际竞争力的金控公司,详细方针為:晋升3家金融控股公司市場占据率至過10%、公股银行减半為6家、金融控股公司减半為7家、最少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到海外挂牌或引進外資。此中,前两項期限2005年末前完成,后两項期限2006年末前完成。為了顺應混業谋划的趋向,台灣於2004年新設“行政院”金融监視辦理委員會(简称金管會),實現了從分業羁系到混業羁系的變化,下辖银行局卖力银行業羁系事項。

可是,二次金改请求限時限量完成金融機構整并,當局将一些公营银行卖给民营金融機構,被認為存在长處運送。如彰化银行曾是台灣排名前三的贸易银行,总資產达1.3万亿新台币,2002年的業務收入就有423亿元,却被台新金控以366亿元新台币的低價买進。终极,當局於2006年9月颁布發表“二次金改”的若干方案難以在刻日内完成,究竟上宣布其失败。

3.2 雙卡風暴

因為此前银行的逾放比飞腾,是以金悔改后,银行對公营業承压。加上進入升息周期,加权力差起頭收窄,必需寻觅新的红利增加點,信誉卡和現金卡便成了银行新的角力場。

2000年,信誉卡與現金卡只有1830万张,但到2005年末,台灣的金融機構共刊行各類金融卡1.3亿多张。大举發放信誉卡,實在與向非合意用户放款雷同,不少没有不乱收入来历的人在没法還清欠款的环境下,經由過程申请多张新卡来“以卡养卡”,如许一来的轮回利率高达20%。终极激發偿债危機即所谓“雙卡風暴”。银行信誉卡的预借現金范围,從2005年的2156亿新台币大幅缩减至2006年的880亿,信誉卡张数也從4500余万张跌至3800万张。

(2005年雙卡風暴原地爆炸)

尔后,羁系政策不竭增强,并依照《巴塞尔协定》的相干划定對银行本錢充沛率提出请求,台灣银行業成长的逐步回归常态,红利指标趋於安稳。

【本文首發於我的公家号“金桥發掘機”(ID:bankdigger),接待探究】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台灣製鞋工業同業公會交流論壇  

商務中心 通馬桶

GMT+8, 2024-11-22 01:07 , Processed in 0.023504 second(s), 5 queries , Fil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